朝代:先秦作者:左丘明出自:更新时间:2024-01-22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
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通括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钖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公不听。

  xià sì yuè ,qǔ gào dà dǐng yú sòng ,nà yú dà miào ,fēi lǐ yě 。  zāng āi bó jiàn yuē :“jun1 rén zhě ,jiāng zhāo dé sāi wéi ,yǐ lín zhào bǎi guān ;yóu jù huò shī zhī ,gù zhāo lìng dé yǐ shì zǐ sūn 。shì yǐ qīng miào máo wū ,dà lù yuè ,tōng kuò xí ,dà gēng bú zhì ,zī shí bú záo ,zhāo qí jiǎn yě ;gǔn miǎn fú tǐng ,dài shang fú xì ,héng dǎn hóng yán ,zhāo qí dù yě ;zǎo lǜ bì běng ,pán lì yóu yīng ,zhāo qí shù yě ;huǒ lóng fǔ fú ,zhāo qí wén yě ;wǔ sè bǐ xiàng ,zhāo qí wù yě ;yáng luán hé líng ,zhāo qí shēng yě ;sān chén qí qí ,zhāo qí míng yě 。fū dé ,jiǎn ér yǒu dù ,dēng jiàng yǒu shù 。wén wù yǐ jì zhī ,shēng míng yǐ fā zhī ,yǐ lín zhào bǎi guān ,bǎi guān yú shì hū jiè jù ,ér bú gǎn yì jì lǜ 。jīn miè dé lì wéi ,ér zhì qí lù qì yú dà miào ,yǐ míng shì bǎi guān 。bǎi guān xiàng zhī ,qí yòu hé zhū yān ?guó jiā zhī bài ,yóu guān xié yě ;guān zhī shī dé ,chǒng lù zhāng yě 。gào dǐng zài miào ,zhāng shú shèn yān ?wǔ wáng kè shāng ,qiān jiǔ dǐng yú luò yì ,yì shì yóu huò fēi zhī ,ér kuàng jiāng zhāo wéi luàn zhī lù qì yú dà miào 。qí ruò zhī hé ?”gōng bú tīng 。

【臧哀伯谏纳郜鼎译文】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
  夏四月,鲁桓公从宋国取得原属郜国的传国大鼎,放进太庙,这是不符合礼仪的。

  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钖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公不听。
  臧哀伯规劝桓公说:“作百姓君主的人,要发扬德行,堵塞违礼的行为,以便监察百官,就这样还怕有不足之处,还要显示各种美德以传示子孙。所以那清静肃穆的太庙用茅草做屋顶,祭祀天地的车子用草席做垫子,祭祀用的肉汁不用五味调和,黍稷、糕饼等祭品不用舂过的好米,这些是为了显示节俭。祭祀的礼服、礼冠,蔽膝、大圭,腰带、裙子、绑腿、靴子、冠上的横簪、冠旁的填绳、系冠的带子、冠顶的盖版,这些是为了显示等级上的差别。玉垫、刀饰、革带、带穗、旌旗上的飘带、马颈上的革带,这些是为了显示数量上的差别。礼服上火形、龙形、斧形、弓形等花纹,这些是为了显示纹彩上的差别。用五色绘出各种图象来装饰器物服饰,这是为了显示器物物色的差别。马铃、大小车铃、旗铃,是为了显示声音节奏,旌旗上画的日、月、星辰,是为了显示光明。所谓德行,就是节俭而有法度,事物的增减都有一定的数量,并用纹彩和颜色加以标志,用声音和光亮加以表现,以此来监察百官,百官这才警戒畏惧,而不敢违反法度。现在君王毁灭德行,树立违礼的坏榜样,把别国贿赂的宝器安放在太庙里,以此明白昭示百官。百官都来效法,君王又用什么去惩罚他们呢?国家的衰败,是由于官吏不走正道。官吏丧失德行,则是由于国君宠爱和贿赂风行的原故。郜鼎放在鲁国的太庙,还有比这更公开的贿赂吗?武王打败殷商,将九鼎搬到王城,义士尚有批评他的,更何况将标志违礼作乱的贿赂之器放在太庙,又该怎么样呢?”桓公不听。

【臧哀伯谏纳郜鼎注释】

  夏四月,取郜(ɡào)大鼎(dǐng)于宋,纳于大(tài)庙,非礼也。
  郜:国名,姬姓,开国国君是周文王的一个庶子,春秋时为宋国所灭,其故地在今山东成武县东南。
鼎:古代的一种烹饪器物,又因常常用作旌功记绩的礼器,所以又作为传国重器,其形制一般为三足两耳。
宋:国名,春秋时为十二诸侯之一,开国国君为殷纣王的庶兄微子,其地在今河南东部及山东、江苏和安徽三省之间。
大庙:即太庙,天子或诸侯国国君的祖庙。

  臧(zāng)哀伯谏(jiàn)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
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yuè)席,大(tài)羹(gēng)不致,粢(zī)食不凿,昭其俭也;衮(ɡǔn)冕(miǎn)黻(fú)珽(tǐnɡ),带裳(chánɡ)幅舄(xì),衡紞(dǎn)纮(hónɡ)綖(yán),昭其度也;藻率鞞(bǐnɡ)鞛(běnɡ),鞶(pán)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fǔ)黻(fú),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钖(yánɡ)鸾(luán)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旂(qí)旗,昭其明也。
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
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
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lù)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
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
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luò)邑(yì),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
其若之何?”公不听。
  临照:管理和监察。
临,统管,治理。
照,察看。
令德:美德。
令,美好。
清庙:即祖庙,因其肃穆清静,故称。
大路:也作“大辂”,即大车,特指天子或诸侯国国君祭天时所乘的车子。
越席:用蒲草编织的席子。
越,通“括”,结。
大羹:即太羹,也作“泰羹”,古代祭祀时所用的肉汁。
不致:指不调五味,不加各种作料。
粢食:用黍稷加工品制作的饼食,祭祀用作供品。
粢,黍稷,泛指谷类粮食。
不凿:不舂,这里指不精细加工。
衮:古代帝王及公卿祭祀宗庙时所穿的礼服。
冕:古代帝王、公卿、诸侯所戴的礼帽。
黻:通“韨”,古代用做祭服的熟皮制蔽膝。
珽: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所持的玉制朝板,即玉笏(hù)。
带:指束在腰间的革带,皮带。
裳:古代男女穿的裙式下衣。
幅:古代自足至膝斜缠在小腿部的帛条或布条,犹如今天的绑腿。
舄:双底鞋,着地的一层为木底,这里泛指鞋子。
衡:把冠冕稳定在发髻上的横簪。
紞:古代垂在帽子两旁用以悬挂塞耳用的玉瑱(tián)的带子。
纮:古代冠冕系在颔下的带子。
古人戴冠冕时,先用簪子别在发髻上,再用纮挽住,系在簪子的两端。
綎:古代覆在冠冕上的一种长方形饰物,以木板为干(ɡàn),外包黑色布帛。
藻率:一种用来放玉的木垫儿,外包熟皮,并绘有水藻形图案。
鞞:刀剑套。
鞛:佩刀刀鞘的饰物。
鞶:绅带,又名“大带”,束衣用。
厉:下垂的大带。
或谓“鞶厉”:是一个词,指束腰革带与革带下垂的部分。
游:古代旗帜上下垂的饰物。
缨:套在马胸部的革带,即马鞅。
数:礼数。
火龙黼黻:都是古代礼服上所绣的花纹,如火形者为“火”,如龙形者为“龙”,黑白色相间如斧形者为“黼”,黑青色相间如“亚”形者为“黻”。
五色:指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
比象:指比照天地万物所画出的各种图像。
钖鸾和铃:都是系在车马和旗帜上的铃铛,系在马额头上的叫“钖”,系在马嚼子上的叫“鸾”,系在车前用作扶手的横木上的叫“和”,系在绘有龙形图案的旗帜竿头的叫“铃”。
三辰:指日、月、星。
旂:旗面绘有龙形图案,竿头系有小铃铛的旗子。
登降:增减。
登为增,降为减。
有数:指有节度、节制。
(注意此处的“数”字与上文“昭其数也”句的“数”字在词义上的区别。
)象:同“像”,法式,式样,这里是榜样的意思。
章:明显。
与下文“章孰甚焉”句之“章”义同。
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用以象征九州。
夏、商、周三代都把它作为政权的象征,成为传国之宝。
雒邑:也作“洛邑”,东周都城所在,相传周武王克商后由周公姬旦营建,其故地见《周郑交质》一文的题解。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臧哀伯谏纳郜鼎赏析】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

  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钖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公不听。

  《臧哀伯谏纳郜鼎》的中心内容是臧哀伯批评鲁桓公“取郜大鼎于宋”并“纳于大庙”这件事的“非礼”。那么,到底什么是礼呢?礼的范畴极其广泛,内容极其复杂,但一言以蔽之,就是本书《郑庄公戒饬守臣》一文的评论文字所说:“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如果用今天更切合礼的历史本质的话说,它是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贵族等级制度下的社会规范、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它规范并制约着上自天子下至百姓所有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言行。所以,删改《春秋》的孔夫子才说:“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君子“约之以礼”《论语·雍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为国以礼”(《论语·先进》);“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联系古今关于礼的界说和孔夫子这些关于礼的言论,就不难理解作为鲁大夫的臧哀伯为什么非要冒着触怒鲁桓公的风险,向他“发表”这篇谏辞了;也就不难理解《臧哀伯谏纳郜鼎》一开始就说,鲁桓公“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了。

  臧哀伯这篇谏辞,并不先说鲁桓公“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这件事如何不对,而是以高屋建瓴之势,首先提出“君人者”最根本的社会职责是“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接着就从礼制这个大视角,连用七个排比句,从七个方面,即“昭其俭”、“昭其度”、“昭其数”、“昭其文”、“昭其物”、“昭其声”、“昭其明”,来阐明君主如何体现和落实这一根本社会责任;然后,话锋一转,才落到桓公“纳郜鼎”这件“灭德立违”的事情上来。并在指出这一事件必将导致的恶劣后果以后,还用周武王克商后“迁九鼎于雒邑”招来“义士”非议的历史教训,警醒鲁桓公必须清醒地认识这种“灭德立违”的错误举措的危害性。这篇谏辞如此行文,不仅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谨严,具有强烈的逻辑能力,而且气势显得特别恢弘,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至于谏辞中用了近乎后世才产生的赋的手法,铺叙大量我们今天颇感陌生的具体事物,那也是行文的需要,因为这些事物都和当时的典章制度有密切关系。

  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任何一种文化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许多或厚或薄的积淀层,而每个积淀层都会或深或浅地打上它的时代烙印。因此,在阅读和欣赏此文的时候,也必须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去审视,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去分析,去感悟,抛弃其“封建性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精华”。可以肯定地说,“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云云,直到今天,其“合理内核”还有很好的垂诫作用和警示作用。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左丘明资料

左丘明的诗词臧哀伯谏纳郜鼎全诗翻译_臧哀伯谏纳郜鼎赏析作者左丘明

左丘明(公元前556年-公元前451年),先秦诗人,姜姓,丘氏,名明,丘穆公吕印的后代。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丘明籍贯,一说为鲁国中都人,一说为春秋末年鲁国都... 查看详情>>

左丘明古诗词作品: 《楚子围宋》《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季梁谏追楚师》《烛之武退秦师》《祁奚请免叔向》《召公谏厉王止谤》《子产为政》《子产不毁乡校》《蹇叔哭师》《宫之奇谏假道

左丘明的诗词臧哀伯谏纳郜鼎全诗翻译_臧哀伯谏纳郜鼎赏析的意思

文言文《与人书一》鉴赏_作者顾炎武,其内容如下:《与人书一》是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创作的一篇散文。在这封短信中,作者提出做学问只有破除自我封闭状态,走出书斋,扩大见...

查看详情>>

文言文《登台赋》鉴赏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全文首先阐述登台的原因:铜雀台建成后父亲召集文武在台前举行比武大会,命文人才子作赋以助兴。“开篇一词”广...

查看详情>>

文言文《蝉赋》创作背景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蝉赋》是东汉文学家曹植创作的一篇赋。此赋细腻地描写了蝉的生活习性及其倍受其它天敌进攻的处境,赞颂了蝉正直清高...

查看详情>>

文言文《鹞雀赋》注释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1]鹞:一种凶猛的鸟,样子像鹰,比鹰小,捕食小鸟,通常称"鹞鹰"、"鹞子"。[2]瘠(jí)瘦:瘦削,不肥胖。[3]轗(kǎn)轲(kē):困...

查看详情>>

文言文《登台赋》注释译文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注释①明后:明,尊敬之词。后,君也.明后指曹操。嬉游,乐游。②太府:规模宏大的宫室。③营:经营,谋划。④嵯峨(cuó&eac...

查看详情>>

文言文《蝉赋》鉴赏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艺文类聚》卷九十七引郭璞《蝉赞》曰:“虫之精洁,可贵惟蝉。潜蜕弃秽,饮露恒鲜。万物皆化,人胡不然?”古人以为蝉...

查看详情>>

文言文《髑髅说》创作背景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髑髅说》在曹植的诗文中是一篇非常奇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这篇文章借曹子(实际是曹植自指)与髑髅的对话抒...

查看详情>>

文言文《鹞雀赋》简析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鹞雀赋,三国时期曹植所作,主要描写“鹞欲取雀”,雀与之进行生死搏斗的故事。赋主要采用拟人化和象征的手法,通过...

查看详情>>

文言文《蝉赋》注释译文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注释蝉:一种昆虫,又名知了,亦作“蜘蟟”。清素:指蝉体清白。潜:藏。太阴:指地。此二句言蝉体清洁,潜藏在泥土之中...

查看详情>>

文言文《登台赋》创作背景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登台赋》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将铜雀台当作吟咏曹操功绩的对象,紧紧围绕铜雀台展开对父亲...

查看详情>>

左丘明的诗词臧哀伯谏纳郜鼎全诗翻译_臧哀伯谏纳郜鼎赏析相关诗句

左丘明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