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诗人谢朓以山水诗著称,而《秋夜》却是一首闺怨诗,深刻地描写闺中怀人那种难以驱遣的愁思。古人生活落后,却战乱不断。很多新婚男子被远征离家,留下诸多留守妇人愁漫空房,思满织机的悲壮诗篇。
诗中首写就用了“促织”、“捣衣”两种常代表秋寒将至、巧妇勤织、远寄征人的意象,寓情于象,托物起兴,引发长期分居的年青妇女对远方亲人孤苦情思。三四句怀着缠绵思愁,深深情愫,直诉衷情:思君忆君远无期,唯有梦中才能一见,梦醒情尤伤,太伤神,太伤情,无心睡眠,只有“夜夜空伫立”。
诗中虽只写“南邻”、“北窓”、“西户”三个方位名词,却有隐却了“东落”之意,让人体会到独守空房,苦对四壁,孤寂迫人之感。依窗凝望北方,那轻轻的垂帘却阻隔着远在万里的亲人,百般煎熬唯有无穷思忆。
诗中“西户月光入”用景物来喻示时间。“入”字用得细致入微,写出圆月西沉,长夜过半的幽静时刻,而思妇心系夫君,幽怨难眠那种寂寞难奈的心境。
在这“百草凝霜,玉阶露湿”的时节,久伫窗前。突然手触到湿冷的罗衣。啊!是露水侵润进来了。抬头往外一看,透过窗纱,隐隐看到湿漉的台阶闪着亮光。“何知”在这里更有惊觉之意。写出闺中妇人忘情沉思的痴呆形象。更表现出多年征战对夫妻家人的极度伤害。作者借秋夜思妇伤感情怀抒发了作者对征战的深深痛恨及对因征战长期分离的人民深表同情。
谢朓对唐代浪漫诗人李白影响极大。李白的诗中也常见谢朓所写物象。如“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就共用了谢朓《秋夜》中“捣衣”、“阶”、“露”。所以清人王士稹《论诗绝句》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
注释
⑴临高台:汉《铙歌》十八曲旧题。
⑵千里:离家的路程。
⑶常:长久。
⑷绮(qǐ)翼:像鸟羽毛一样薄而美的丝织品,这里指窗帘。
⑸极:尽头。
⑹动:吹来。
⑺倦游者:倦于奔走求官之人。此为作者自指。
⑻嗟(jiē):感叹。
白话译文
在千里之外常常会想回归故里,却只能在高台,在窗帘边往外看。
然孤鸟倦飞尚能还巢,诗人却只能凭栏眺望,峰峦连绵,未能辨识家山何在。
高台上四周凉风习习,暮色降临,唯觉寒气袭人。
又有谁知道倦于奔走求官之人呢!感叹这些故乡的回忆。
诗中首写就用了“促织”、“捣衣”两种常代表秋寒将至、巧妇勤织、远寄征人的意象,寓情于象,托物起兴,引发长期分居的年青妇女对远方亲人孤苦情思。三四句怀着缠绵思愁,深深情愫,直诉衷情:思君忆君远无期,唯有梦中才能一见,梦醒情尤伤,太伤神,太伤情,无心睡眠,只有“夜夜空伫立”。
诗中虽只写“南邻”、“北窓”、“西户”三个方位名词,却有隐却了“东落”之意,让人体会到独守空房,苦对四壁,孤寂迫人之感。依窗凝望北方,那轻轻的垂帘却阻隔着远在万里的亲人,百般煎熬唯有无穷思忆。
诗中“西户月光入”用景物来喻示时间。“入”字用得细致入微,写出圆月西沉,长夜过半的幽静时刻,而思妇心系夫君,幽怨难眠那种寂寞难奈的心境。
在这“百草凝霜,玉阶露湿”的时节,久伫窗前。突然手触到湿冷的罗衣。啊!是露水侵润进来了。抬头往外一看,透过窗纱,隐隐看到湿漉的台阶闪着亮光。“何知”在这里更有惊觉之意。写出闺中妇人忘情沉思的痴呆形象。更表现出多年征战对夫妻家人的极度伤害。作者借秋夜思妇伤感情怀抒发了作者对征战的深深痛恨及对因征战长期分离的人民深表同情。
谢朓对唐代浪漫诗人李白影响极大。李白的诗中也常见谢朓所写物象。如“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就共用了谢朓《秋夜》中“捣衣”、“阶”、“露”。所以清人王士稹《论诗绝句》说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
注释
⑴临高台:汉《铙歌》十八曲旧题。
⑵千里:离家的路程。
⑶常:长久。
⑷绮(qǐ)翼:像鸟羽毛一样薄而美的丝织品,这里指窗帘。
⑸极:尽头。
⑹动:吹来。
⑺倦游者:倦于奔走求官之人。此为作者自指。
⑻嗟(jiē):感叹。
白话译文
在千里之外常常会想回归故里,却只能在高台,在窗帘边往外看。
然孤鸟倦飞尚能还巢,诗人却只能凭栏眺望,峰峦连绵,未能辨识家山何在。
高台上四周凉风习习,暮色降临,唯觉寒气袭人。
又有谁知道倦于奔走求官之人呢!感叹这些故乡的回忆。
作者谢朓资料
谢朓(464-499),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19岁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487),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 查看详情>>
作者谢朓古诗作品: 《《酬王晋安》赏析》《《临高台》注释译文》《《阻雪连句遥赠和》鉴赏》《《冬日晚郡事隙诗》创作背景》《《冬日晚郡事隙诗》鉴赏》《《将游湘水寻句溪诗》创作背景》《谢朓的诗词送江水曹还远馆全诗翻译_送江水曹还远馆赏析》《《秋夜诗·秋夜促织鸣》注释译文》《《秋夜诗·秋夜促织鸣》鉴赏》《《将游湘水寻句溪诗》注释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