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唐代作者:王昌龄出自:更新时间:2024-01-23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湖上水渺漫,清江初可涉。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wú jī yuè yàn chǔ wáng fēi ,zhēng nòng lián zhōu shuǐ shī yī 。 lái shí pǔ kǒu huā yíng rù ,cǎi bà jiāng tóu yuè sòng guī 。 hé yè luó qún yī sè cái ,fú róng xiàng liǎn liǎng biān kāi 。 luàn rù chí zhōng kàn bú jiàn ,wén gē shǐ jiào yǒu rén lái 。 yuè nǚ zuò guì zhōu ,hái jiāng guì wéi jí 。hú shàng shuǐ miǎo màn ,qīng jiāng chū kě shè 。 zhāi qǔ fú róng huā ,mò zhāi fú róng yè 。jiāng guī wèn fū xù ,yán sè hé rú qiè 。

【相和歌辞。采莲曲三首译文】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相和歌辞。采莲曲三首注释】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芙蓉:指荷花。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shǐ)觉有人来。
乱入:杂入、混入。
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闻歌:听到歌声。
始觉:才知道。

【相和歌辞。采莲曲三首赏析】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第三小分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借助动词,展现采莲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采莲女天真浪漫、朝气蓬勃的性格。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王昌龄资料

王昌龄的诗词相和歌辞。采莲曲三首全诗翻译_相和歌辞。采莲曲三首赏析作者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 查看详情>>

王昌龄古诗词作品: 《送十五舅》《梁苑·梁园秋竹古时烟》《九日登高》《旅望》《出塞·骝马新跨白玉鞍》《宿灞上寄侍御玙弟》《别李浦之京》《塞下曲·饮马渡秋水》《巴陵送李十二》《王昌龄的诗词青楼怨(香帏风动花入楼)全诗翻译_青楼怨(香帏风动花入楼)赏析

王昌龄的诗词相和歌辞。采莲曲三首全诗翻译_相和歌辞。采莲曲三首赏析的意思

文言文《与人书一》鉴赏_作者顾炎武,其内容如下:《与人书一》是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创作的一篇散文。在这封短信中,作者提出做学问只有破除自我封闭状态,走出书斋,扩大见...

查看详情>>

文言文《登台赋》鉴赏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全文首先阐述登台的原因:铜雀台建成后父亲召集文武在台前举行比武大会,命文人才子作赋以助兴。“开篇一词”广...

查看详情>>

文言文《蝉赋》创作背景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蝉赋》是东汉文学家曹植创作的一篇赋。此赋细腻地描写了蝉的生活习性及其倍受其它天敌进攻的处境,赞颂了蝉正直清高...

查看详情>>

文言文《鹞雀赋》注释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1]鹞:一种凶猛的鸟,样子像鹰,比鹰小,捕食小鸟,通常称"鹞鹰"、"鹞子"。[2]瘠(jí)瘦:瘦削,不肥胖。[3]轗(kǎn)轲(kē):困...

查看详情>>

文言文《登台赋》注释译文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注释①明后:明,尊敬之词。后,君也.明后指曹操。嬉游,乐游。②太府:规模宏大的宫室。③营:经营,谋划。④嵯峨(cuó&eac...

查看详情>>

文言文《蝉赋》鉴赏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艺文类聚》卷九十七引郭璞《蝉赞》曰:“虫之精洁,可贵惟蝉。潜蜕弃秽,饮露恒鲜。万物皆化,人胡不然?”古人以为蝉...

查看详情>>

文言文《髑髅说》创作背景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髑髅说》在曹植的诗文中是一篇非常奇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这篇文章借曹子(实际是曹植自指)与髑髅的对话抒...

查看详情>>

文言文《鹞雀赋》简析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鹞雀赋,三国时期曹植所作,主要描写“鹞欲取雀”,雀与之进行生死搏斗的故事。赋主要采用拟人化和象征的手法,通过...

查看详情>>

文言文《蝉赋》注释译文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注释蝉:一种昆虫,又名知了,亦作“蜘蟟”。清素:指蝉体清白。潜:藏。太阴:指地。此二句言蝉体清洁,潜藏在泥土之中...

查看详情>>

文言文《登台赋》创作背景_作者曹植,其内容如下:《登台赋》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将铜雀台当作吟咏曹操功绩的对象,紧紧围绕铜雀台展开对父亲...

查看详情>>

王昌龄的诗词相和歌辞。采莲曲三首全诗翻译_相和歌辞。采莲曲三首赏析相关诗句

  • 古诗《送十五舅 - - 王昌龄 - - 《送十五舅》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送十五舅》全文如下:深林秋水近日空,归棹演漾清阴中。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
  • 古诗《梁苑·梁园秋竹古时烟 - - 王昌龄 - - 《梁苑·梁园秋竹古时烟》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梁苑·梁园秋竹古时烟》全文如下:梁园秋竹古时烟,城外风悲欲暮天。万乘旌旗何处在,平台宾客有谁怜。
  • 古诗《巴陵送李十二 - - 王昌龄 - - 《巴陵送李十二》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巴陵送李十二》全文如下: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 古诗《旅望 - - 王昌龄 - - 《旅望》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旅望》全文如下:白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 古诗《九日登高 - - 王昌龄 - - 《九日登高》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九日登高》全文如下: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谩说
  • 古诗《出塞·骝马新跨白玉鞍 - - 王昌龄 - - 《出塞·骝马新跨白玉鞍》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出塞·骝马新跨白玉鞍》全文如下: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 古诗《塞下曲·饮马渡秋水 - - 王昌龄 - - 《塞下曲·饮马渡秋水》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塞下曲·饮马渡秋水》全文如下: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
  • 古诗《别李浦之京 - - 王昌龄 - - 《别李浦之京》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别李浦之京》全文如下:故园今在灞陵西,江畔逢君醉不迷。小弟邻庄尚渔猎,一封书寄数行啼。
  • 古诗《宿灞上寄侍御玙弟 - - 王昌龄 - - 《宿灞上寄侍御玙弟》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宿灞上寄侍御玙弟》全文如下:独饮灞上亭,寒山青门外。长云骤落日,桑枣寂已晦。古人驱驰者,宿此凡几代。佐邑由东南,岂
  • 古诗《琴·孤桐秘虚鸣 - - 王昌龄 - - 《琴·孤桐秘虚鸣》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琴·孤桐秘虚鸣》全文如下: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高宴未终曲,谁能辨
  • 古诗《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 - 王昌龄 - -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全文如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古诗《九江口作 - - 王昌龄 - - 《九江口作》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九江口作》全文如下:漭漭江势阔,雨开浔阳秋。驿门是高岸,望尽黄芦洲。水与五溪合,心期万里游。明时无弃才,谪去随孤舟。鸷鸟立
  • 古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 - 王昌龄 - -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全文如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古诗《送窦七 - - 王昌龄 - - 《送窦七》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送窦七》全文如下: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 古诗《芙蓉楼送辛渐 - - 王昌龄 - - 《芙蓉楼送辛渐》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全文如下: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古诗《留别武陵袁丞 - - 王昌龄 - - 《留别武陵袁丞》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留别武陵袁丞》全文如下:皇恩暂迁谪,待罪逢知己。从此武陵溪,孤舟二千里。桃花遗古岸,金涧流春水。谁识马将军,忠贞抱生死
  • 古诗《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 - - 王昌龄 - - 《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全文如下: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 古诗《从军行·大将军出战 - - 王昌龄 - - 《从军行·大将军出战》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从军行·大将军出战》全文如下: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 古诗《少年行·西陵侠少年 - - 王昌龄 - - 《少年行·西陵侠少年》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少年行·西陵侠少年》全文如下: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青槐夹两道,白马如流星。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气高轻赴
  • 古诗《塞下曲·蝉鸣空桑林 - - 王昌龄 - - 《塞下曲·蝉鸣空桑林》作者为唐代诗人王昌龄,古诗《塞下曲·蝉鸣空桑林》全文如下: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

王昌龄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