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的构思围绕着一个“光”字。全诗四句,每句都烘托出一种光。
第一句写清秋之夜,江上的点点渔火,给人以清冷宁静的感觉。第二句写一弯残月的迷蒙之光映衬着岸边的树村。是一幅宁静安详的水墨画;第三句写江中波光流动,时时惊醒宿鸟。这句是以动写静,江水流淌,宿鸟被闪闪烁烁的波光惊醒,不时发出鸣叫声,其中动的因素更增加了静的感觉。最后一句是以静写动,萤火虫的翅膀被露水打湿而停止飞翔。这种艺术想象仍是以夜空中流萤飞动,留点点光亮为基础的,现在虽然没有流萤,但夜空下流萤闪动着朵朵光亮的印象深深保留在诗人的记忆中。这句话虽事实上反映的是没有流萤,却收到了流萤飞动的效果。渔火、残月、波光、流萤在夜幕里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形成静夜下的一支夜光曲。
诗人用笔灵巧工细到了极点,先引读者进入秋之深夜的江上环境,接着带领读者去体验水鸟、流萤的感觉。在对鸟和虫的感觉中,诗人写出了环境的气温和湿度,写到了宿鸟和流萤,以及残秋的风露。鸟和虫不但起了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而且它们已经和全诗的意境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开阔而深沉,浑厚而尖新,表现着诗人安详、平和、幽深的情感。
这首诗写法纯用白描,妙在挥洒而工细,将明晰(后二句)和模糊(前二句)结合在了一起。形象上统一了月下秋江的大和水乌流萤的小,也统一了鸟和虫的动和静、惊扰和安宁。
《济上作》是明代诗人徐桢卿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的前两句点明时序与处境,写出客居时间之久,以见思乡之深,怀归之切;后两句是直截的抒情,写极目所见以及因此而产生的浓烈的乡思。全诗因触景生情,联想自然,句句警语,也句句情语,浅近直截地吐露心思,语不深而情深。
徐祯卿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二十七岁时及进士第,授大理左寺副之职,此后就长期客居京师等地。这首诗写的就是他逢重阳时节客居北土时所发的思乡之情,当是弘治二十年(1507年)前后,作于山东济水之上。
第一句写清秋之夜,江上的点点渔火,给人以清冷宁静的感觉。第二句写一弯残月的迷蒙之光映衬着岸边的树村。是一幅宁静安详的水墨画;第三句写江中波光流动,时时惊醒宿鸟。这句是以动写静,江水流淌,宿鸟被闪闪烁烁的波光惊醒,不时发出鸣叫声,其中动的因素更增加了静的感觉。最后一句是以静写动,萤火虫的翅膀被露水打湿而停止飞翔。这种艺术想象仍是以夜空中流萤飞动,留点点光亮为基础的,现在虽然没有流萤,但夜空下流萤闪动着朵朵光亮的印象深深保留在诗人的记忆中。这句话虽事实上反映的是没有流萤,却收到了流萤飞动的效果。渔火、残月、波光、流萤在夜幕里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形成静夜下的一支夜光曲。
诗人用笔灵巧工细到了极点,先引读者进入秋之深夜的江上环境,接着带领读者去体验水鸟、流萤的感觉。在对鸟和虫的感觉中,诗人写出了环境的气温和湿度,写到了宿鸟和流萤,以及残秋的风露。鸟和虫不但起了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而且它们已经和全诗的意境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开阔而深沉,浑厚而尖新,表现着诗人安详、平和、幽深的情感。
这首诗写法纯用白描,妙在挥洒而工细,将明晰(后二句)和模糊(前二句)结合在了一起。形象上统一了月下秋江的大和水乌流萤的小,也统一了鸟和虫的动和静、惊扰和安宁。
《济上作》是明代诗人徐桢卿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的前两句点明时序与处境,写出客居时间之久,以见思乡之深,怀归之切;后两句是直截的抒情,写极目所见以及因此而产生的浓烈的乡思。全诗因触景生情,联想自然,句句警语,也句句情语,浅近直截地吐露心思,语不深而情深。
徐祯卿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二十七岁时及进士第,授大理左寺副之职,此后就长期客居京师等地。这首诗写的就是他逢重阳时节客居北土时所发的思乡之情,当是弘治二十年(1507年)前后,作于山东济水之上。
作者汤显祖资料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 查看详情>>
作者汤显祖古诗作品: 《问今夕何年星汉槎。金钗客寒夜来家》《这招风嘴把香头来绰疤》《齐眉至尊》《《江宿·寂历秋江渔火稀》鉴赏》《偏则他暗香清远》《雨蕉翻译_雨蕉赏析_汤显祖的诗词》《闻滇贵道阻问瑞芝中丞二首翻译_闻滇贵道阻问瑞芝中丞二首赏析_汤显祖的诗词》《送张伯升世兄入燕(伯升,予师前郡丞太仓起翻译_送张伯升世兄入燕(伯升,予师前郡丞太仓起赏析_汤显祖的诗词》《临章楼闻越舸且别怅然二首翻译_临章楼闻越舸且别怅然二首赏析_汤显祖的诗词》《饮青来阁即事二绝翻译_饮青来阁即事二绝赏析_汤显祖的诗词》